液晶显示行业趋势分析:高密度LED不断成熟,带动行业发展新机遇

栏目:行业资讯 发布时间:2019-08-04
LED 产业类似于半导体摩尔定律的法则,我们称之为海兹定律(Haitzs Law)。在海兹定律的驱动下,LED 单 芯片 成本不断下降,亮度不断提升,长周期带动了 LED 产业的应用渗透。

一、周期与成长共振,LED 应用持续渗透

1.1 从长周期维度,LED 由“海兹定律”驱动成长

LED 产业类似于半导体摩尔定律的法则,我们称之为海兹定律(Haitzs Law)。在海兹定律的驱动下,LED 单芯片成本不断下降,亮度不断提升,长周期带动了 LED 产业的应用渗透。海兹博士曾在 2003 年,对从 1965 年第一只商业化 LED 到 2003 年 LED 的产业数据进行分析后发现,每 18 - 24 个月 LED 亮度约可提升一倍。因而总结出 LED 领域的“摩尔定律”,即著名的“海兹定律”:每经过 10 年,LED 输出流明则提升 20 倍,而 LED 的成本价格将降至现有的 1/10。

依循这个定律,LED 的应用市场不断拓展,从工业用、车用、手机、电视到照明,其市场规模正处于大幅的成长中。与半导体产业的发展类似,LED 产业的蓬勃发展,除 LED 本身的技术进步,也离不开产业链配套的成熟及应用的不断创新。从其产业发展历史来看,主要包括四个阶段。

2000 年前,技术发展初入探索期

2000-2008 年,LED 进入第一个黄金时期,技术提升

2008-2014 年,LED 重心由台湾慢慢转移到中国大陆

2014 年到现在,大陆企业活跃,对海兹定律的贡献以降低成本为主

2015 年可能是 LED 行业最低谷的一年,因为大陆企业的非理性杀价竞争,导致许多企业几乎都要放弃退出,14 年科锐宣布 303 流明瓦技术发布之后,欧美日韩台湾企业在产业内就少有声音了。但大陆企业活跃许多,封装企业加快扩产和并购,国内不少一线封装企业通过重组,实现规模化,逐步缩小和国际大厂技术和品质的差 距。例如金沙江对 Lumileds 成功收购,鸿利光电对互联网和车联网的产业延伸,瑞丰光电同向产业的整合,国星光电芯片端的延伸,再加上封装大厂木林森、鸿利光电和兆驰股份扩产计划。大陆企业在 15 年前后通过牺牲利润的方式来延长海兹定律,并随后加速了 LED 照明、封装、芯片产业的洗牌与整合。同时中国十二五计划已经告一段落,十三五规划不再投入 LED 行业补贴,少了政府支持,国内 LED 行业将会进一步的整合,竞争格局也将逐步优化。

1.2 从短周期波动,LED 由市场供需博弈决定

虽然长维度,LED 的应用渗透来自技术的进步与成本的下降,呈现出一定的成长性。但以 3-5 年为一个时间节点来看,LED 又表现出较为明显的周期性,行业景气度由供需博弈决定。回顾 2009 年至今,LED 芯片行业大致以 4 年左右为一个周期,每轮周期中行业盈利水准与库存以及 LED 指数的走势密切相关。其中库存拐点往往领先盈利拐点一个季度,盈利拐点与指数拐点几乎同步,若库存水位不再上升,LED 指数基本确认底部区域。

首轮周期(2009~2012):在 2009 年~2010 年,背光源市场需求上升,国内出现了 LED 产业快速集中投资的局面。前期投资过热形成的产能,在 2011 年下半年至 2012 年上半年集中释放,令 LED 芯片价格持续下跌。

第二轮周期(2013~2016):2013~2014 年,LED 背光应用市场逐渐饱和,LED 通用照明应用市场渗透比重持续提升,由 29%提升至 34%,增加的需求消耗掉以前过剩的产能,其中汽车照明应用占比为 9%。照明应用成为全球 LED 应用新一波高速增长的动力。2015 年随着 MOCVD 产能利用率高达 70%和开机率高达 85%,使得 LED芯片产能大增,供过于求,芯片行业开始下行周期,价格下降。

第三轮周期(2016~2020):在 2016 下半年,由于小间距市场的需求爆发,叠加国内 LED 照明产品市场渗透率增加 10 个百分点达到 42%,芯片行业渐渐迎来新一轮上行周期。短期的供需错配导致产品价格持续走高,随后国内 LED 芯片龙头和新进者,开始进行投资扩产,经过大约一年的扩产周期,在 2017 年底产能大约陆续的完成释放,17Q4 起再次进入下行周期。随后,受到全球宏观经济下滑,和中美贸易战的影响,18 年下游 LED 照明市场需求持续疲弱。18 年 LED 芯片价格因此大幅度下降,部分小厂商芯片价格已低至现金成本线。

 

·转载自快资讯